English

高性能人工心脏瓣膜

2000-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课题负责人介绍:

黄楠,1956年6月出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研究学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特别是人工心脏瓣膜抗凝表面改性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973”国家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十项科研项目,已申请专利四项,其中一项专利已授权。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我国每年实际接受人工心瓣置换术的患者尚不足2万人。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人工心脏瓣膜的性能缺陷,尤其是抗凝血性较差,即使是国外最先进的St.Jude全热解碳双叶瓣也存在抗凝血性能不足的问题。受术者须终生施行严格控制的抗凝血处理,由于抗凝药物剂量不当产生出血与凝血并发症的死亡率很高。在我国,受术者12年死亡率达58%;在美国,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达3%。

目前仍无任何一种优于热解碳的人工瓣膜应用于临床。西南交通大学黄楠教授通过对国内外人工心脏瓣膜领域的大量调研分析,于1992年提出了基于材料与血液材料相互作用并导致凝血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行为与蛋白质变性关系的材料表面改性新颖设计,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离子束表面改性研究方案。该方向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通过近8年极其艰苦的研究,已使所提出的构想成为现实,创造性的研究出了血液相容性大幅度优于热解碳的新型Ti-O系薄膜材料,实现了对人工心脏瓣膜的表面改性,在动物体内埋植试验中获得了在不抗凝条件下改性瓣膜表面无血栓形成的突破性进展。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出具有高度抗凝血性和优异耐久性的新型人工心脏瓣膜奠定了基础。该项目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被选为1998、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项目及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应用推广项目,并获得了199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专利已授权。

由于国外生产的瓣膜在性能上优于国内瓣膜,进口瓣膜已占领了我国80%以上的市场,每年获取了上亿元的利润。我国的人工心瓣产业面临着被挤出市场的危险。本项目发展的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是具有我国独立的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该新型瓣膜的抗凝血性能将优于国内外市场上最好的瓣膜,可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人工心瓣的临床应用率;其优异的性能将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数亿元的国内国外市场。此外,本项目的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对于解决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材料及内植入装置(器官)的抗凝血性能将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为效益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该项目组又获得了“973”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正在为抗凝血生物材料及新型人工心脏瓣膜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而继续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